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2篇
  免费   313篇
  国内免费   615篇
林业   414篇
农学   1286篇
基础科学   131篇
  746篇
综合类   2574篇
农作物   1023篇
水产渔业   186篇
畜牧兽医   826篇
园艺   656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316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435篇
  2011年   592篇
  2010年   480篇
  2009年   564篇
  2008年   566篇
  2007年   659篇
  2006年   550篇
  2005年   418篇
  2004年   313篇
  2003年   252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Saito  Y.  Shiraishi  S.  Tanimoto  T.  Yin  L.  Watanabe  S.  Ide  Y. 《New Forests》2002,23(2):97-103
Five Populus euphratica Oliver populations in northwestern China were analyzed using RAPD DNA markers to determine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and within populations. One hundred-and-five polymorphic bands were observed, ranging in size from 250 bp to 1700 bp, using 10 primers. Only one population on the north side of the Tianshern Range had a unique band common to all individuals that was not found in individuals from populations in the Tarim River valley. Intra-population genetic diversity was high in two populations along the Tarim River and low in the other three population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genetic distances and geographic distances. The result of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ndividuals from the three populations with low genetic diversity are isolated from each other. The result of cluster analysis based on genetic distance shows that the population in the Tianshern Range is genetically distant from the other populat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Tianshern Range population was genetically isolated from the other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52.
短轮伐期日本落叶松家系生长性状遗传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湖北省建始县长岭岗林场 15年生日本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 ,研究纸浆材轮伐期内不同年龄阶段生长性状的家系间遗传变异、早 -晚相关关系及主要遗传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确定早期选择年龄及早期选择因子。结果表明 :各年龄胸径、树高不仅在家系水平上存在着极显著的变异 ,家系内个体间也存在着丰富的变异 ,具有很大的遗传改良潜力 ,家系和家系内个体选择是日本落叶松改良的主体 ;性状的方差分量、遗传力、变异系数在树木生长过程中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 ,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胸径、树高的早 -晚相关十分紧密 ,且这种相关关系主要受遗传因素制约 ;对胸径和树高进行家系早期选择的最适年龄为 6年生 ,进行家系内个体选择年龄为 8年生 ,胸径作为早期选择指标较树高更能准确地表达成熟时的信息。  相似文献   
53.
In our previous study, 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analysis revealed species-specific markers for three medicinal Echinacea species (Asteraceae): E. angustifolia DC., E. pallida (Nutt.) Nutt. and E. purpurea (L.) Moench. In the present work, we have converted a RAPD marker (750 bp) for E. purpurea into a SCAR (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marker. SCAR-PCR, in fact, revealed the expected amplicon (330 bp) only in E. purpurea and not in the other two species, giving further evidence for differences in medicinal Echinacea spp. genome and confirming a greater similarity between E. pallida and angustifolia.  相似文献   
54.
利用RAPD分析大青杨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苏晓华  归复 《林业科学》1997,33(6):504-512
本文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从DNA分子水平上探测了大青场(plpulusussuriensisKom.)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分化程度。结果得出:用14个随机寡核苷酸引物共产生180个扩增片段,扩增片断在211bp至1636bp之间。Shannon表型多样度(HO)估测值在群体间变动范围为0.271至0.392,平均为0.310。对分子水平变异分为群体间和群体内两部分进行分析,群体间分量占总变异的62.3%,群体内只占37.7%。不同引物在群体内探测能力也各不相同,CHl-l引物探测多样度(HO)最高(0.540),而2116引物最低(0.151)。  相似文献   
55.
以8个核桃品种叶片为材料,利用ISSR技术,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2条对8份DNA进行PCR扩增,共扩增位点34个,其中多态位点24个(比例达70.58%),构建出8个核桃品种的数字化指纹图谱。以NTSYSpc2.1软件计算品种指纹图谱的相似系数(GS)并进行(UPGMA)聚类分析,样品间的GS在0.54~0.94之间,在GS=0.64处将8个核桃品种分成2组:第一组母本为‘扎343’(1号),矮化品种有‘新温724’(4号)和‘新温908’(5号);第二组母本为‘新早丰’(2号),矮化品种有‘新温609’(3号)、‘新温915’(6号)、‘新温916’(7号)和‘新温917’(8号),与田间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6.
采用高抗芜菁花叶病毒C4株系(TuMV-C4)的大白菜高代自交系A52-2为父本、感病自交系高IV-5为母本杂交后获得的F2代263个单株作为作图群体,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分析,构建了1张包含10个连锁群,由152个 SRAP标记组成的大白菜分子遗传图谱。该图谱覆盖长度为1066.3cM,平均图距7.06cM。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0软件和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分析,共检测到5个与抗TuMV-C4株系相关的QTLs。  相似文献   
57.
甜瓜霜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霜霉病对葫芦科瓜类作物危害严重,在黄瓜上对其研究较多,在甜瓜和其他瓜类作物上的研究相对落后。从侵染循环、生理小种分化、抗性遗传、诱导抗性和防治措施等方面阐述了甜瓜霜霉病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8.
油松生长性状早期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伯望  沈熙环 《林业科学》1992,28(5):450-455
近30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林木早期选择的可靠性、年限和遗传增益等作了探讨,多数试验材料对林木早期选择持肯定态度。国内近10年来对一些树种作过研究,也表明早期选择是可能的。子代测定试验林是早期选择研究的理想材料,但只适用于育种研究历史长或轮伐期短的树种。国内除杉木外,其它树种都以解析木、伐倒木或无性系为研究材料。目前我国最早营建的油松子代林木15年,且面积小,还不可能提供这项研究所需的足够数据。本文用树干解析材料,综合前人的方法,并从个体生长节律和群体竞争性分化的角度研究了油松生长的早晚期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59.
利用ISSR标记对12种五针松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ISSR 标记技术,对12 种五针松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利用筛选出的12 个ISSR 引物共检测到117 个位点,多态条带比率(PPB)在9.40%~33.33 %之间,遗传分化最高的是偃松,最低的是柔枝松。12 种五针松的基因多样性(Ht)为26.21%,其中种内基因多样性(Hs)为7.66%,种间基因多样性(Dst)为18.55%,五针松种间变异占总变异的70.78%。遗传距离聚类,将12 种五针松分为2 个类群,第一类群包括乔松、华山松、海南五针松、华南五针松、北美乔松、山白松和云南五针松;第二类群包括美国白皮松、偃松、、柔枝松、西伯利亚红松和红松。图1 表3 参6。  相似文献   
60.
鹅掌楸种源材性遗传变异与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鹅掌楸两个种及其杂种多地点7年生种源试验林中,随机抽取3块试验林共282株样本,分别遗行木材基本密度(BD)和纤维长度(FL)的测定分析,在分布型拟合与精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一般线性方差模型分析,结果为:中国鹅掌楸种源间BD和FL均差异显著(a=0.05),5个北美鹅掌楸种源间BD和FL未达到显著差异,地点间差异及种源与地点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平均值T检测表明中国掌楸与北美鹅掌楸两种间BD和FL均不存在显著差异,鹅掌楸的BD总均值为0.397g/cm^3,FL总均值达1.603mm,属于中小密度,长纤维或近长纤维树种,差异分析揭示了种内差异是掌释属的主要变异来源,种内种源间存在选择的遗传基础,性状遗传相关分析认为,鹅掌楸BD和FL之间相互不密切(r=0.157),两本材料状与各生长因子间相关亦不密切,说明他们之间基因连锁不紧密,可独立选择。BD种源广义遗传力为H^2BD=0.65,受遗传控制较强,FL为H^FL=0.29,受遗传控制中偏弱,两性状年-年间遗传相关密切,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方3种标准进行了鹅掌楸属材料种源选择,其中,在“强度选择”条件下,选出BD优良的种源为庐山和桑植,FL优良的种源为浏阳和赣武夷,均为中国掌楸种源,北美种源虽然与中国种源在总体上不存在明显差异,但多数处于中等水平上,对照杂种夫性系BD和FL的均超过鹅掌楸性状总均值,但未超过最好的种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